《中国人大》|景德镇:立法守护瓷都千年窑火
11月20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22期),刊发了《景德镇:立法守护瓷都千年窑火》一文,对市人大常委会立法推进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工作进行深入报道。
一个景德镇,半部陶瓷史。从未熄断的千年窑火,从未中断的陶瓷文化,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一个例证,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底气。
这份珍贵的文化积淀,应当如何保护传承?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叮嘱,“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今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来到江西景德镇,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强调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的更亮。
一言一句、高瞻远瞩,让千年的窑火重获新生、为陶瓷文化传承指明方向。近年来,景德镇市人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以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守护瓷都千年的窑火、反哺瓷都的经济社会建设、助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的景德镇有冶陶史2000多年,官窑史1000多年,御窑史600多年,千年窑火在保护传承中生生不息。
“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窑火夜夜明,瓷器日日出”……古籍里生动记载了这里制瓷的火热场景。景德镇御窑厂是元、明、清三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极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景德镇御窑厂“集天下窑器之大成”,据考证,故宫95%的藏瓷烧制于此。
以立法保护御窑厂遗址,就是保护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灵魂与根脉,就是守护瓷都传承千年的窑火,对此,景德镇市人大全力以赴。通过长期的立法调研、论证,并借助基层立法联系点广纳民智民意,2018年5月,《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在条例制定过程中,我们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紧扣御窑厂遗址立法保护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立法。”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并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等方式广泛征集社会公众意见,拓宽广大群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条例兼顾了窑址和历史街区双重保护的特色,提出了分层级保护管理的理念,并明确了保护管理对象的范围,经费的来源,保护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等具体而明晰的要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馆长翁彦俊表示,“条例的施行,为御窑厂遗址及其相关遗产要素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坚强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在立法的推动下,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走上正轨,依托遗址兴建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成为瓷都的文化地标和热门“打卡地”。据悉,自2021年开馆以来至今年7月,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已经吸引逾200万人次参观。“这儿的一砖一瓦、一瓶一盏,为我们重现了千年前的烟火与灿烂,让我们真切领略到陶瓷文化的瑰丽!”来此参观的游客感叹。
如果说,御窑厂遗址是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地标,那么,“千年瓷都”就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靓丽名片。以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条例助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是由点及面、推动景德镇全域发展的宏伟蓝图。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重要指示,景德镇市人大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高质量推进《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条例》等立法项目。
在立法意见征集过程中,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被倾听、被吸纳——
“建议将一些名家作品列入名录并实施抢救性保护,同时应明确由谁来执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在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条例中‘老窑址’‘老作坊’‘老矿址’的表述,建议修改为‘古窑址’‘古作坊’‘古矿址’,这样更加准确。”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白光华说。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陶瓷文化遗址的保护难度也在持续加大,建议强化对地下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江西景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江逸群表示。
……
广聚民意、广纳民智、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条例》以总则、名录保护、区域性整体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48条,规范了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各大领域,为千年瓷都的崛起添柴加炭,助其再现辉煌。”景德镇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肖岚介绍说。
公元1004年,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开启了景德镇千年的窑火;如今,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下,在立法的助力下,千年的窑火其势愈盛。
“接下来,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好自身职能作用,守护好瓷都千年的窑火。”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曹雄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