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浮梁镇打造人民调解“茶语连心”特色品牌
浮梁镇地处浮梁县城所在地,位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新平先行区战略规划的核心区域,素来是全县政治文化工作的“主阵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该镇具有经济类型多元化、农业生产商业化等特点,工业及商贸等服务业比重较大,外来人口多,社会治安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矛盾纠纷较多且复杂,且呈多元化的态势。矛盾纠纷的类型已从过去简单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扩大到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利益冲突型矛盾,呈现类型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特点。
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浮梁镇党委政府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在基层社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的工作部署,从浮梁茶文化中汲取社会治理智慧,探索将“茶道礼仪”等特色文化引入矛盾纠纷调解领域,努力打造更加多元、更为高效、更具浮梁味道的“茶语连心”人民调解特色品牌,即“一杯解渴、两杯静心、三杯消气、四杯说事、五杯暖心”“茶语连心”人民调解机制。2023年,浮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政治引领,整合资源,夯实基层调解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紧扣矛盾纠纷调解,浮梁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浮梁镇“茶语连心”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投入110余万元,打造镇域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安全防控体系。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和网格化平台,实现“茶语连心”室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调解“一站式”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才库,将各行业专业性人才纳入其中,协调指导镇属各部门和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参与的调解。目前,浮梁镇共有专、兼职调解员40余人。如:2022年8月,浮梁县牛油果奶茶店因疫情影响生意惨淡,无法经营需要退租。但原店面租期合同签订为5年,还剩3年未到期,双方发生纠纷。该镇调委会受理纠纷后,经镇“茶语连心”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分析研判,决定从多元矛盾化解“人才库”中邀请县营商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查大村“乡贤”共同参与调解,启动“茶语连心”调解模式,圆满化解了此起纠纷。
二、规范制度,强化培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按照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求,浮梁镇调委会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建立完善了接案、登记、调解、归档、回访等制度,实行日排查、周汇报、月总结制度,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另外,为提高调解水平,做到依法调解,浮梁镇调委会每年定期举办调解员培训班,并连续几年组织开展“学法用法”交流活动,各社区调解员轮流上台“以案说法”,相互交流学法用法体会,目前共开展30余次,受训对象达3000余人次。
、创新机制,前移关口,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
近年来,浮梁镇调委会不断探索村(社区)风险评估和提前预警工作,整合现有百姓说事室,融入浮梁特有的“茶文化”,打造“茶语连心”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为镇域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充分运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五治融合”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一杯解渴、两杯静心、三杯消气、四杯说事、五杯暖心”“茶语连心”人民调解机制。探索性的引进法律第三方专业性、行业性调解服务机构参与调解。健全纠纷受理、调解、履行、回访等工作制度,确保矛盾化解工作达到规范化、法治化效果。如:2022年,茶培村外地务工人员杨某某等共10余人,因未得到劳务工资而与业主方发生纠纷。“茶语连心”室接到报案后立即联系律师团队前来调解。律师团队在了解案情经过后,利用“茶语连心”机制向双方讲解相关法律规定,经调解后,矛盾纠纷被妥善解决,农民工杨某某自身权益也得到了依法维护。“茶语连心”室自成立以来,镇本级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化解率达100%,真正成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的“连心室”。
四、灵活形式,标本兼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调解纠纷只是治“标”,提高村(居)民法律意识才是治“本”。为此,浮梁镇调委会广泛开展了法律进社区、进学校等各类活动,利用板报、宣传册、悬挂条幅等形式在各居民小区进行法律援助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法律政策宣传。同时,规范社区律师坐班制,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诉状和代理案件等服务。目前,已累计培训居民5000余人次。各村、社区调委会也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城南社区促邻里和谐开创了“邻里连心卡”、“好儿媳,好公婆”评选活动,大洲村创办了“邻居宴”等活动,为和谐邻里关系搭建了更高的平台。目前,辖区村(居)民学法用法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村(居)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