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着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新法治报·赣法云讯(魏福旦 徐雯 记者王晓明)日前,针对王某等9人与叶某的劳务合同纠纷,乐平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多次通过“心理疏导+法律释明”的方式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据了解,乐平市综治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科技赋能,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枢纽,构建起全域覆盖的调解网络,“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线上+线下”多元解纷
乐平市综治中心近27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空间内,17个常驻单位窗口与2个随驻单位窗口有序排列,形成“信访接待—法律咨询—诉讼服务—心理疏导”的全流程服务链。这里不仅整合了信访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19个部门职能,还创新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区与立案受理区,实现“诉访分离”。
“请你们帮帮我……”3月4日,乐平市镇桥镇古塘村村民黄某因宅基地与邻居闹起了纠纷。双方多次发生冲突,黄某请求政府协调解决。经市、镇、村干部多次调解,最终黄某与邻居达成和解协议。
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乐平市综治中心成立乐平市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了27名首席法律专家,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推行“娘家人”关爱陪伴机制。
此外,乐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入驻市综治中心内的“访调诉”一体化中心,新增立案及诉讼服务、行政案件审理、速裁案件审理等功能。自2024年5月13日入驻市综治中心以来,该庭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多元解纷模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80件。
“有纠纷扫扫码”
5月24日下午,乐平市后港镇高桥村一村民在务工期间发生意外,不幸身亡。由于赔偿金额分歧较大,且事故涉及建设方、施工方、设备租赁方等多个责任主体,责任划分复杂,一时间僵持不下。
经多方调解未果后,网格员通过“乐法诉智云”小程序提交解纷申请,流转至乐平市综治中心,乐平市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派专家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乐平市综治中心、乐平市委信访局充分发挥“娘家人”访调诉团队的专业优势,采用“关爱陪伴”机制,与死者家属深入沟通,劝导其理性看待赔偿诉求。同时,工作人员联动相关部门,明确各责任方的责任和义务,促使他们履行责任。
双方达成和解意愿后,乐平市综治中心创新引入“司法确认”,以彻底化解矛盾,防止纠纷反复。6月5日,在乐平市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助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与司法确认书。
据了解,“乐法诉智云”小程序集纠纷上传、线上答疑、案(事)件督办等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推动线下“多头跑”转为线上“一码办”。同时,乐平市综治中心开发了“乐法诉智云”解纷码,把解纷码放入网格化服务公示牌,为群众提供“屏对屏”的法律咨询、调解申请和诉讼服务,让“有纠纷扫扫码”成为群众的习惯。
从“只进一扇门”的便利到“数据多跑路”的智能,从专业调解的“娘家人”关怀到科技赋能的“指尖解纷”,乐平市努力让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得到高效回应,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