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波调解记
“喂,是12345吗?我要找我老婆……”今年4月到5月,景德镇110、乐平110、12345热线和镇桥派出所值班电话,被同一个河南口音“轰炸”了四百多次。打电话的娄大哥满嘴方言,情绪激动时还带着骂声,工作人员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其实这是一起婚姻纠纷——娄大哥和江西乐平市镇桥镇的妻子程大姐感情破裂分居,他想逼派出所把妻子带回河南,还放狠话:“不解决我就一直打!”
面对娄大哥的“执着”,当地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耐心。每次接起电话,都先耐着性子安抚他的情绪,哪怕被骂得一头雾水,也坚持用温和的语气回应。考虑到这属于婚姻纠纷,工作人员反复向他解释:“这种情况走法律途径打官司最合适,咱们得依法办事!”但娄大哥根本听不进去,依旧每天不停拨打电话。即便沟通困难重重,工作人员也从没放弃,而是一边记录他的诉求,一边积极向镇桥镇党委政府汇报情况,寻找解决办法。
镇桥镇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表态:“群众心里有气,说明我们工作还没做到位,必须主动出击解决问题!”6月5日,镇桥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付正勇亲自带队,协同镇桥派出所副所长万信伟,马不停蹄地奔赴河南夏邑县。
到了当地,调解团队顾不上歇脚,就和夏邑县派出所、村委会组成“跨省调解团”。大家挨家挨户找娄大哥的邻居、亲戚唠嗑,终于摸清了夫妻俩这些年的矛盾:感情淡了、沟通少了,再加上分居两地,误会越攒越多。
调解现场可不轻松。娄大哥一见到程大姐,就红着眼眶抱怨;程大姐也委屈得直抹眼泪,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火药味十足。付部长赶紧当起“和事佬”:“老娄啊,咱有话好好说,冲动解决不了问题!”万所长也在旁边讲法律:“报复的话可使不得,违法的事儿咱坚决不能干!”
调解员们白天谈、晚上劝,讲亲情、摆道理、说法律,口干舌燥也不放弃。终于在6月6日下午,娄大哥和程大姐松了口,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以后有话好好说,别再折腾了!”两家人握着调解员的手,眼里满是感激。
这场跨越千里的调解,不仅解开了娄大哥和程大姐的心结,更彰显了基层信访工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智慧。在基层,很多矛盾纠纷往往源于一时的情绪失控或沟通不畅,若不及时介入,“小摩擦”就可能演变成“大问题”。
镇桥镇干部们深知,信访工作不是“救火队”,而是“防火员”。他们把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拉家常、听牢骚、解难题,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了“满意清单”。这种将信访化解在基层、将矛盾消化在一线的工作模式,不仅减少了群众“跑腿”的辛苦,更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今年镇桥镇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8%。这一数据背后,是基层干部深入一线、倾听民意、为民解忧的生动实践,更是“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理念的有力体现。